![]() |
|
登录注册 |
☦ 四川大学论坛 > 综合栏目 > 浏览当前帖子 | 最新帖子进站窗口排行在线会员隐藏左侧栏 |
创新到底是天才的灵机一闪,还是普通人的持续改造?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094 回帖数 0 |
![]() |
梅香若无 等级 ★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9:46:47 编 辑 |
|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干法》,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就跟标题提到的事情一样。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 一,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磨砺灵魂—为什么工作 1) 在互联网时代,依然需要工匠之心,而长久、持续、努力的工作是缔造匠心不可或缺的过程。 2) 精进,持续工作能塑造一个人完美的品格和道德水准。 3) 从古至今,日本人就认为,工作是修行;欧美人则认为工作是谋生的手段。 二, 向神祈祷—如何工作 1) 夜晚能听见产品哭泣的声音,你才能发现他的缺憾,创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2) 极度认真地工作,相信工作现场有神明。 3) 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向神祈祷,只有尽人事了,才能去听天命。 4) 愚直、专业、真诚的工作能抵消人性中贪嗔痴这样的恶念。 5) 悲观的计划,乐观地执行。 三, 产品也有灵魂 当你满怀爱意,并且深信工作现场有神明的眷顾,你就会让产品注入灵魂,就会和产品构筑一种奇妙美好的关系。 在我们国家,动不动就用创新,颠覆这两个词,但是对常人来说,太抽象了,总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你想啊,创新要是有这么容易的话,叫你创新的那个人他不早就飞了,而且跨越那么大的事情,到底该从何而起,重点就在于,因为不知从何而起,大多数人干脆就没有这个起步了 ![]() 但是在稻盛和夫眼里,或者说在日本人眼里,其实通常强调的并不是创新,也不是强调颠覆,是强调一种长期持续改造,假设你现在是个做菜高手,你第一次做菜的时候肯定也是超级难吃的,但是当你开始了做一件事情,就有了一个输出,输出会倒逼输入,因为你做完这盘菜,自己吃了,就知道哪里做的不好,太咸了,太淡了,太干了,太嫩了还是怎样,这样失败中得到一个反馈之后,就知道下次应该在哪个地方改造了。 ![]() 当然了,说上面的这个例子,你可能还是觉得太没意思了,那我再说说当初我们的那些高考的数学题,除了最后一题,可能很多题目你都觉得并不难,但是其实可能也并非如此,你应该也看见了,通常大题都是有两三个问,有很多题目,如果没有了前面两个问,其实让你直接解题,可能就很多人解不出来,就是因为前面两个问是给你两个台阶往上先走一走,然后才能跳上去摸到顶部,但是如果前面不给你设定这两个台阶,你可能就没法摸到顶部了,这两个阶梯加上最后一跳,也许就是一个持续改造的过程,小编认为,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很多台阶一步一步的走,不能够想着一步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夸大和传播一些英雄故事,而且过程简略,只讲结果,还经常捧天才故事,小编觉得很多事情可能也并非纯粹是天才的灵机一闪,他们的背后可能还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台阶的走上来。 那么关键是,台阶从何而起,也会经常有人问,这些事情该从哪里开始呢?这个问题估计也没必要问,对于陌生的事情,也许直接开始就行了,还是那句话,输出会倒逼输入的,如果把那些数学题的前两个问直接删掉也能直接解出第三问的大牛们,常人眼里可能他们就是脑力,思维跨越度大,是天赋赐予,但是说不定别人是因为经验丰富,脑海里积累的知识库存大,才可以在草稿上,脑海里,为了最终目的利用现有条件拼凑更多条件和联想,才能在稿纸上完成了台阶的搭建,最后顺利的写出答案,在他们眼里是一步一步的,但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人喜欢对不普通的人和事用天赋来理解,直接用天才的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来解释,所以就让其他人,也没有动力为自己搭建台阶了也许。但是相信稻盛和夫的一句话,我们要强调的是工匠精神,持续改造 ![]() 精进工作的要素 第一, 精进的内涵就是要让工作变成一种修行。每一个工作者都该像农民一样,在土地上精耕细作,直到获得丰厚的收获。精进是愚直、真诚而专业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是实现人格的蜕变。 稻盛和夫刚进入松风工业工作的时候,诸事不顺遂,想到过辞职,但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他决定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新的价值。那时候稻盛和夫还真的是极度认真的工作,他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公司,吃喝拉撒全都在公司里,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做实验。 当时稻盛和夫的工作是研究新型陶瓷材料,也算上是世界先端技术了,稻盛和夫就这样艰苦研究,还订阅了很多关于新型陶瓷技术的美国专业杂志来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真的是“痴狂”地工作。 后来,他果然独立研发出了镁橄榄石新型陶瓷材料,你可能不了解这个东西,但是我告诉你,当时只有牛叉闪闪的通用电气公司有这个技术,除此以外就是稻盛和夫了。 第二, 相信工作现场有神明。就是你能够持续努力,持续改造的动力。 这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稻盛和夫认为,精进忘我地工作会为你的产品注入灵魂,这样你的产品才能趋于完美。他说,深夜能听见产品在哭泣,就是说,你会发现产品包含的不足之处,然后改进他,从而让消费者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研发新型陶瓷的过程中,稻盛和夫必须解决一个黏性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说,镁橄榄石这种材料粘合到一起,变成根面条一样才能使用。可是一般胶水沾不上,必须得找一个更坚固的材料。 有一天,稻盛和夫一边散步一边冥思苦想,忽然走不动了,咋回事,鞋粘地上了,原来,他踩了一觉松香树脂,稻盛和夫立马顿悟,这东西就是最好的黏合材料啊。 后来,稻盛和夫说,那一刻简直就是神的启示。只要拼命工作,就能获得好运。 当然,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现场有神明的含义。 第三,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灵魂。稻盛和夫认为,充满形式感、精进的工作之后,你的产品就有生命力,如果你听到他们在哭泣,就能感知到他们身上存在缺憾,从而去改善他们,让他们变得完美无缺。 有段时间,稻盛和夫发现京瓷的产品合格率很难提高,这时候怎么办? 他在深夜走进了车间,用他自己的话说,迈开双腿,带着爱意,用谦虚的目光对产品仔细审视和观察,那时候就能听到产品哭泣的声音。然后你像一个医生一样,为他们做检查,给他们治好病。 当时京瓷接了IBM的大单,公司都很高兴,弹冠相庆,但是等到交货的时候,IBM提出很多产品不合格,是不良品,都被退货,损失惨重啊。 整个公司都陷入了绝望。这时候,稻盛和夫老师走进了现场,看见技术人员一个个萎靡不振,突然对他们说了句,你们向神祈祷了吗? 起初大家都很困惑,以为老板走火入魔了,但稻盛和夫反复问大家这个问题,大家慢慢明白了什么。 稻盛和夫自己解释说,向神祈祷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告诫员工,你们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尽人事听天命的阶段,如果你们还没有尽人事,就请继续努力。 反过来说,稻盛和夫认为,只有抱着强烈的愿望,才能获得神明的眷顾。 你们向神祈祷了吗? ![]() 夜晚,我能听见产品在哭泣的声音。 之后笔者会不断更新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也请大家要给自己朋友看到这篇文章哦!请关注:自我增值的那点秘密 ![]() |
1 |
论坛帮助 友情连接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